思維決定行為,行為決定結果:你做出的選擇是會讓你擁有更多選擇?還是更多限制?

過去在做勞動法規業務的時候…

過去在做勞動法規業務的時候,只要有人找我諮詢關於勞資爭議的議題時,我幾乎只給對方一條路,就是申請勞資爭議調解。

但經過這段時間不同的歷練後,發現,其實是可以有不同路徑來解決眼前發生的事情,只是在當時自身的內外在資源,不足以讓我提供不同角度的思考給業主,另一方面也是當時大部份的業務項目都是與勞動法有關,為了自己的利益,就會提供這個解決方案,因為這樣我才有錢可以收。

這跟很多在銷售單一產品的業務人員一樣,很容易手拿槌子就只會看到釘子

最近一個朋友A的公司因營運不善,決定在今年底結束營業,並且把手上的生產設備跟客戶名單,甚至員工都賣給同行。

當然,在這個情況下,一定是將員工先從自己公司做資遣。
有趣的是,該公司員工不到十人,老闆把所有費用算好後,直接寫個收據讓員工簽名,跟員工說:「新曆年後就可以拿到錢。」

這手段,幾乎讓所有員工都快要買單了,唯有朋友A不願意照著老闆的劇本走,原因是,所有費用的計算,並沒有符合法規。

而且之前朋友A與老闆口頭承諾願意到接手設備的公司去上班,但後來發現老闆給的費用沒符合法規,就與對方公司的業務私下說他不想過去了,結果老闆炸鍋,說要找律師來跟他索賠違約金,但,有趣的是他們從頭到尾都沒有簽屬任何正式的合約。

(對,你沒看錯,這家經營不善準備要申請倒閉的老闆,說要告為他工作了10年以上的員工)

在過去,我肯定是理所當然的直接殺到勞工局,然後找律師出馬與對方爭輸贏爭取我方當事人最大的利益。

但這次,我除了做這個動作,同時好奇的問了朋友A說:「請問一下你過去與老闆的相處情況如何?」不問還好,問了之後才發現,原來朋友A在人際溝通表達的能力是造成這次衝突很重要的原因之一。

朋友A除了口頭答應老闆要過去接手設備的公司外,其他中間好幾天的時間,他完全沒有跟老闆做任何的互動,也都沒有當面與老闆了解情況及溝通自己的想法,完全都是靠感覺用猜的去臆測老闆的態度。

我甚至還教他要如何邀約老闆,及如何寫下講稿,讓自己在老闆面前不會因緊張而語無倫次,結果他寫好後,傳給我看內容,我就問說:「我們做個換位的遊戲,如果你是老闆的話,你看到這樣的說話內容,你會跟員工好好說話嗎?」他自己笑笑說,絕對不會,但他也不想再花時間去跟老闆談什麼,就只想上勞工局去做調解,若不成之後再走法律程序。

雖然他最後還是堅持走法律程序,但在跟他互動的過程中,我也有成功的讓他自己承認,其實會走到這樣,他個人的人際互動能力有很大的成長空間,但至少,現在已經看到這個現象也承認這個事實,接下來就可以有意識的去學習,如何提升自己在職場上的人際互動

最後分享一段話在 #營養師陳思綺的全腦營養生活 的這段陳述我很有同感

『每個人都有自我意象,透過思考、感受、感知、動作和行動組成每個人的自我意象(Self – image)。當某些人以專家的身份自居,不在乎對方的自我意象給予正確答案,要別人像你一樣這麼做,或是學習跟你一樣的方式,你只是窄化對方的人生;相反的,當你給對方更多的選擇,對方的人生會過的更寬廣 ! 』

當然,這段話對於手上只有鐵槌可以賣的銷售人員而言,是很大的衝突。
但如果可以在『只有鐵槌可賣的情況下』,卻能用這個思維去與客戶互動,或許會是另一個不一樣的世界。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